一档大型治愈系医务纪实节目将24小时全景式记录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护们的工作全程,见证儿科医生一路的“打怪升级”和自我成长。节目扎根于生活,聚焦时下社会的热点话题、医患关系、社会问题、家庭教育,人性拉扯等,记录医院里的人间百态。
(《闪闪的儿科医生第二季》纪录片于2024-11-24 01:00由第一集看到半截气愤到来写长评。
一个小男孩在家端碗过程中不小心摔倒,手腕压到碎碗片上被彻底割断肌腱和大片肌肉。
这个情况很严重,而且他们先去的是江苏本地医院,被拒绝后才来的上海,耽误了时间,手术治疗可能无法完全恢复手部功能,100%会留下后遗症。
当医生跟男孩奶奶沟通检查结果时,妈妈不在场(估计是带着男孩在诊室外面等待),奶奶笑着说了一句:
“还好他妈妈带的,要是我带的哦,就是一辈子都要被那个(指责),要怪我了啊。”
我理解这种本能反应,人会下意识的庆幸事故的责任不在自己身上,但这位奶奶把这句话当众说给医生听,就是开始对外声明并划分责任的行为,潜台词是男孩妈妈因为这个意外应该一辈子都被指责。
后来妈妈和男孩进到诊室,听到医生的话妈妈非常自责,不知所措,泣不成声。
被奶奶抱在怀里的男孩开始哭着说:“是我自己不小心这样的。”奶奶以为孙子害怕被责怪开始哄他:“是不小心,我知道你是不小心的啊。”妈妈也赶紧安抚并说出自己的心声:“没事妈妈不怪你。怪我。”
男孩竟反过来安慰妈妈:“妈妈不怪你。”
这个瞬间,竟然连小男孩自己都感受到了妈妈处在一个“千夫所指”的位置,并主动发声为她承担责任。我惊讶于男孩的反应如此迅速和熟练,不得不猜测这种关于“责任划分”的情况可能不是第一次发生了,男孩可能也不是第一次为妈妈解围。
奶奶此时才找补说:“没关系没关系。不怪妈妈也不怪你啊。”甚至还对着摄像团队笑着边夸孙子边解释:“娘俩情深义重。他很懂事情的,看到妈妈哭了,不怪妈妈,怪我。”
个人认为,纪录片虽然意在记录真实事件,但只要经过人为剪辑处理,肯定会融入导演的主观感受和观点表达。在此案例中,除了常规对病情和手术治疗情况的拍摄画面外,上述一系列对话占了很大比重。
我不禁猜想,在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家庭结构之下,这位奶奶对妈妈的苛责,可能就代表了众多亲戚长辈亦或者整个社会对全职妈妈的态度。照顾养育一个生命的重大责任完全集中在妈妈一个人身上,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应当,并对妈妈抱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和标准。
这种分工和责任划分的不公平性,连年幼的孩子都能感受到。而现实中,却只有孩子在努力为妈妈解围。